本网讯(通讯员 袁梦怡)2024年10月17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在校内艺术实践中心开展古筝与伽倻琴对比研究的中韩音乐文化交流活动。本次中韩交流活动由李涛老师担任主讲人,旨在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伽倻琴和古筝的历史渊源,更好的弹奏古筝,拓宽艺术视野,增进了解,激发灵感。
参加此次活动的嘉宾有艺术学院刘畅副院长,欧阳亮教授,邹毅副教授,张川副教授,张珊珊副教授,贺丹副教授等。
李涛老师是音乐系2013级器乐表演的优秀毕业生,在校期间,因为专业成绩优秀,作为交换生公派赴台湾深造学习。学习中国的古筝,又研究东南亚伽椰琴,成为伽椰琴演奏硕士,目前是韩国音乐学博士。历时10年,成长为具国际学术视野、舞台艺术技能精湛的复合型人才,在东南亚及美国等多地弘扬、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活动合照)
(刘畅院长介绍李涛老师)
“春风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活动伊始,由顾王甜、汪小雅两位同学演奏原创筝曲《春分》,两位同学以轻盈娴熟的合奏技法,为大家诠释优美典雅的意境。《春分》旋律清新,灵动流畅,在袅袅筝音中呈现如诗如画的唯美意境。
(《春分》演奏)
“慢品烟火色,闲观岁月长,待得君到来,不负好时光。非常高兴和大家即将共度一段美好时光…”,李涛老师开启了他精彩的发言。
《三国史记》的《乐志》中记载:伽倻琴是公元6世纪伽倻国的嘉实王因爱好音乐,命令当时著名的乐工于勒模仿唐朝的筝制作的。韩国伽椰琴的种类分为正乐伽椰琴和散调伽琴两种。
伽椰琴的最大特点是在琴尾一端设有羊角状吸弦板,琴柱呈人字型,张十二或十三弦,一般多按五声音阶排列定弦,现民间以弹唱的形式为主。
李涛老师向在场师生详细的介绍古筝与伽倻琴的历史、流派及其构造。他十分投入,内容纲举目分,条理性很强,而且特别善于举例,可谓经师易求,人师难求。他通过生动的讲述,带领大家穿越时空的隧道,重现伽倻琴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
为了让同学们更直观的体验和理解伽倻琴与古筝的文化,李涛老师带领他的两位学生以娴熟的技法联手演绎古筝与伽倻琴的重奏表演唱《阿里郎》。李涛老师浅吟低唱,演奏如行云流水,随曲调渐高,余音绕梁,令人回味无穷。
(李涛老师及学生合奏)
最后李涛老师对同学们的提问进行解疑答惑,并对计划出国深造的同学给予建议与帮助,与此同时老师们还相互探讨古筝与伽倻琴的文化关联,以及如何将其结合以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老师间相互交流)
在本次中韩交流的活动中,李涛老师不仅展示出古筝与伽倻琴的形态美、情态美和意态美,更通过演奏传递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意,古筝与伽倻琴的碰撞,共同演绎出了一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