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国家宪法日法治宣传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4-12-03浏览次数:250


国家宪法日简介


国家宪法日:为落实党的十八大届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设立的节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12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2014124日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至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2014-2023年国家宪法日宣传主题:

2014年: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2015年: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2016年: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7年: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2018年: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2019年: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年: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2021年: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022年: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2023年: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2024是第11国家宪法日主题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2024是第7“宪法宣传周”活动活动时间为121日至7日。

宣传内容: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民法典、教育法律法规和国旗法、国歌法、国徽法、爱国主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知识;新中国宪法发展历程和宪法的地位作用;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920日、1975117日、197835日和198212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订。

宪法发展历程


共同纲领 :19499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且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宪法,却为宪法的订立奠定了基础。


五四宪法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920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共4106条。被称为五四宪法。五四宪法是一部较为完善的宪法。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由全国政协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


七五宪法:是一部有严重缺点、错误的宪法。第二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75117日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共30条,被称为七五宪法。  当时仍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所以带有比较浓重的文革色彩


七八宪法: 第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7835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共460条。被称为七八宪法。 


八二宪法:我国当前现行宪法。 现行宪法共143条,分为五个部分,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谁有权修改宪法、解释宪法、监督宪法实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修改宪法、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解释宪法、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宪法序言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     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一八四○年以后,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奋斗。

二十世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历史变革。

一九一一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

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

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习近平法治思想简介

    “法者,治之端也。”202011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在历史上也是第一次,树起了新的里程碑党的十八大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这篇重要讲话成为指导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献。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

1.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力量源泉。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发展道路和正确方向。

4.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

5.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良法善治的必由之路。

6.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发展目标和总抓手。

7.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

8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十六字”方针。

9.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建设法治强国的必然要求。

10.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组织保障。

11.坚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也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20205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1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19906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根据20098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2010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

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

《国旗法》共计24条。

国旗之通用尺度定为如下五种,各界酌情选用:

甲、长288公分,192公分。

乙、长240公分,160公分。

丙、长192公分,128公分。

丁、长144公分,96公分。

戊、长96公分,64公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19913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根据20098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2010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20231024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职责任务

第三章 实施措施

第四章 支持保障

第五章 附则

共计40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节选)

第一条 为了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在全体人民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和增进对中华民族和伟大祖国的情感,传承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观念,壮大和团结一切爱国力量,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第六条 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简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生动实践;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五)国旗、国歌、国徽等国家象征和标志;

(六)祖国的壮美河山和历史文化遗产;

(七)宪法和法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和国防等方面的意识和观念;

(八)英雄烈士和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及体现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

(九)其他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容。

法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有关考试违法行为处理的规定

二十三、在刑法第二百八十条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八十条之一: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十四、将刑法第二百八十三条修改为:非法生产、销售专用间谍器材或者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十五、在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后增加一条,作为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刑事处罚

刑事处罚是违反刑法,应当受到的刑法制裁,简称刑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事处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部分。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此外还有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的驱逐出境。

1.管制: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但限制其一定自由,依法由社区矫正的刑罚方法。是我国刑罚种类之—,属于主刑的一种。管制是最轻的主刑,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刑罚。

按照刑法的规定:

(1)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

(2)被判管制的犯罪分子,由社区依法矫正。

(3)对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必须服从有关规定;劳动中应同工同酬。

(4)管制期满,执行机关应即宣布解除之。

(5)管制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先期羁押的,1日折抵刑期2日。管制刑的特征是:一是刑罚的最低档;二是不必投入特殊的改造场所,由公安机关负责监管;三是劳动有报酬。四是羁押时间可抵刑期。

2.拘役:拘役,是剥夺犯罪人短期人身自由,就近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在我国刑罚体系中,拘役是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之间的一种主刑。

它具有以下特征: 1拘役是一种短期自由刑。拘役的刑期最短不少于1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所以,拘役是我国对罪犯予以关押、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三种自由刑中最轻的一种。2拘役适用于罪行较轻但需要短期关押改造的罪犯。

3.有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剥夺自由刑的主刑,其刑罚幅度变化较大,从较轻犯罪到较重犯罪都可以适用。所以,在我国刑罚体系中,有期徒刑居于中心地位。

4.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终身自由,并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

5.死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的刑罚方法,包括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执行两种。死刑是我国刑罚中最重的一种,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执行的剥夺犯罪分子生命权和政治权的刑法,因此,死刑是严格控制的。


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例

案例1,心情不好俩90后大学生致5人受伤

在西夏区人民法院审理的学生涉案案例中,有一个因心情不好酒后殴打舍友的案例。两位行凶者最后以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2015530日晚,北方民族大学2014级学生李某,因为平时与同宿舍其他5人不和,当晚喝完酒后临时起意想教训下舍友。他叫来另一名被告人王某,以扇耳光、皮带抽打、持棒球棒殴打等方式,殴打舍友,致5人受伤,其中两人所受损伤程度为轻伤二级,其余三人为轻微伤。事发后第二天,被告人李某在学校保卫处的陪同下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案例2,没有钱花大学生做起“梁上君子”

盗窃案例是大学生犯罪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为临时见财起意,慑于法律的威严,发案后大多会主动投案,量刑上也会从轻处罚。

2015428日晚,宁夏大学学生张某在西夏区某小区入室盗窃现金3327元。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到案后有坦白情节,可从轻处罚;案发后退回了被害人的全部损失,并取得其谅解,可酌情从轻处罚。因此判处被告人张某拘役4个月,缓刑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00元。同年78日,宁夏医科大学学生王某进入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一男生宿舍楼内,盗走一台3800元的笔记本电脑。第二天其主动到辖区派出所投案。法院经审理认为,王某犯罪后自动投案属于自首,并主动退回了电脑,判处被告人王某拘役3个月,缓刑6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什么是帮信罪?

帮信罪是《刑法》第287条之二规定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简称。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帮信罪的量刑标准及立案标准


帮信罪的量刑标准

1、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3、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

立案标准以及司法认定

1、情节严重根据《刑法》规定,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需达到“情节严重”。

2、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帮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情节严重”认定

1)为三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的;

2)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万以上的;

3)以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五万以上的;

4)违法所得一万以上的;

5)二年内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受过行政处罚,又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

6)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造成严重后果的;

7)收购、出售、出租信用卡、银行账户、非银行支付账户、具有支付结算功能的互联网账号密码、网络支付接口、网上银行数字证书5张(个)以上的;

8)收购、出售、出租他人手机卡、流量卡、物联卡20张以上的;

9)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新时代大学生要积极尊法守法

   治国之要,奉法则强。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法治中国建设将开启新征程,为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保驾护航。当代大学生要积极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做依法治国的积极践行者。

法令行则国治 ,法令弛则国乱,新时代下宪法的精神不断发扬。 让我们一起自觉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让宪法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宪法晨读内容.doc

宪法伴我们成长(伴奏).mp3

宪法伴我们成长(音频).mp3

宪法伴我们成长-合唱版歌谱-终.pdf

宪法伴我们成长-齐唱版歌谱-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