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兰天佑)10月16日,作为“戏剧与教育融合理论与实践”国际会议报到首日的重磅开场,《戏剧游戏36计:从游戏到演出》工作坊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火热开展。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李微阳、上海戏剧学院附中教师吴佳颖联袂带领,与参会代表及行知实验班学生共赴一场“戏”趣十足的专业实践之旅,现场互动热烈、氛围浓厚,让戏剧教育的魅力在沉浸式体验中充分释放。

工作坊以“理论+实践”双轨并行,环节设计层层递进,既有趣味性又富专业性。上半场聚焦戏剧游戏创新,带领者引导参与者体验多元戏剧游戏——从氛围活跃的破冰游戏,到引导角色代入的情境游戏,再到传递主题思想的互动游戏,不同类型游戏的差异直观呈现。更精彩的是“游戏衍生”指导环节,以基础游戏为原点,通过调整规则、变换场景、拓展角色等方式,现场衍生出适配不同课堂主题的新游戏,参与者们脑洞 大开,纷纷动手尝试,思维碰撞间打破创作局限,现场笑声与讨论声此起彼伏。


上半场游戏互动的余热未散,工作坊过渡衔接至下半场,将“游戏创想”自然延伸到“剧目实践”。带领者以《超级旅行家》为案例,顺着上半场“游戏衍生”的思路,拆解游戏排演法技巧——这部围绕“梦想、友谊与归属感”展开的剧目,讲述小狗蒙奇与迷途企鹅的跨半球治愈之旅,灵感源自俄、德两国绘本,其设计正延续了上半场逻辑:把戏剧表演、剧本创作、手工制景等内容,融入“氛围营造”“角色引导”类游戏中。

随后,参与者带着上半场积累的游戏经验投入排演:有人用“角色代入游戏”琢磨角色神态,有人借“情境 互动游戏”设计对话,还有人依“创意拓展游戏”思路制作道具。从游戏到演出无缝衔接,大家切实体会到游戏排演法的应用逻辑,现场既专注又不失互动活力。

两位带领者的专业指导,为工作坊品质保驾护航。拥有英国华威大学硕士学位的吴佳颖,结合自身“火种导师”经验,将戏剧游戏与课堂教学需求紧密结合;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李微阳则以跨学科视角,引导参与者挖掘戏剧游戏的创作深度。无论是戏剧教育从业者、爱好者,还是想丰富教学形式的师生,都在互动中掌握了戏剧游戏创新与演出转化的核心技能,更体会到戏剧教育的独特价值。

这场工作坊不止于技能传授,更以“游戏到演出”的实践闭环,让戏剧教育的“启智育人”内核落地。它打破艺术与日常的壁垒,让参与者在互动中触摸戏剧与教育的融合可能,为戏剧文化普及埋下创新火种。作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推动“戏剧与教育共生”的缩影,此次实践亦为未来铺垫:当戏剧从舞台走向日常,从艺术形式变为赋能工具,终将以更鲜活的姿态,点亮成长之路。
